最可爱的人最淳朴的爱
严颖
《长津湖》讲述了1950年,麦克阿瑟发动的圣诞攻势,目标是一战解决中朝军队,推进鸭绿江全面战领朝鲜,让士兵们赶在圣诞前回家。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方再一次投入到战场中和美方进行殊死搏斗。电影开篇,我看到我们熟悉的领导人们坐在一起开会商讨局势,他们无不都是操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交流。这是我比较难以入戏的,总感觉缺乏了一点亲切感和真实感,原来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是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那一番带着湖南口音的激情演讲已经深深刻进骨子里了。演员即使妆容再如何精致复古,服装再如何挑选搭配,要是没有深入体现出人物灵魂那是没有用的。电影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演员们都接受过台词训练,为何不花点时间去学习剧中人物方言所需要体现的台词呢?这无疑拉近了历史人物与演员的契合度,也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与电影作品的距离。这一点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电影没有体现出来的。
第一次战役结束时,我军兵力不足,必须再度抽调部队入朝,负责东线方向,为何不从东北就近调部队,而是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呢?毛主席在会见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时解答了这一问题:“军委要用人所长,要用部队所长。解放战争你兵团练就了一身硬骨头,是善打阻击、勇战恶战的部队,现在用你的兵团的目的就在此”既然以陆战一师为核心的东线美军号称王牌,那就王牌对王牌”。这一段调兵遣将的原委电影并没有变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开头中伍万里就是因为这个缘由,在老家湖州跟随哥哥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我认为电影固然可以追求戏剧化,情节化,画面冲突化,但是一些暗线细节无疑是最能体现毛泽东等领导人足智多谋的战略头脑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兵之道以及志愿军烈士们在战场上灵活多变,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毛主席第一实行打小歼灭战的方针,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这一思想指导在解放战争中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毛主席很好地把它运用到了朝鲜战场上。第二实行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方针,因为是跨国出境作战,鞭长莫及。我方后勤补给和保障能力很弱,部队只能自己携带物质维持作战7~10天。面对美军的优质武器,毛主席采取“滋性战术”解决了志愿军的休整补充问题,保持战场上的兵力以坚持长期作战。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是毛主席在用兵问题上的又一个创造,不仅解决了志愿军在朝鲜的局势还锻炼了部队。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除上述毛主席灵活的战略指导外,志愿军在战场上也灵活运用和创新战法,采取了许多有效对策和措施,正是由于实行灵活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人民志愿军依靠劣势武器装备打败了现代化优势装备的美国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直在华东地区作战的九兵团,战士们所穿的棉服是不适应高寒地带作战的。一声令下,九兵团的战士们就这样身着单衣开始奔赴朝鲜战场,所以才有了电影中火车站赠送红围巾,这不是因为男女之情的赠送,就像车站其他战士送棉衣甚至将自己的棉衣脱下送出来一样,展现的是抗战时期大家军民同心、共御外敌和当时人民群众的真实朴素情感。这段电影表达得自然生动,鲜活地体现了中国人军民一心的革命情感。搭配列车行驶中美轮美奂的自然美景,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随着飘荡舒缓的音乐给我们画一般的视觉享受。这一个画面几乎不费一句台词,仅仅是突然出现的万里河山,就让观众和伍万里一起受到情感冲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三句诗句我觉得十分恰当地表达了电影画面中三个意象,落日,长城,出征的战士。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的浪漫与爱国主义情怀从来都是历久弥新的。我相信那一刻我们和志愿军们的心情是是一样的,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领土。逝水如斯夫,不舍昼夜。先辈们的浴血奋斗换来如今的盛世太平,作为中国新青年一代,我们应该力争上游,勇于承担责任,热爱祖国,守护好自己的家园。无论面对境外反动势力还是抗击疫情等困难,我们都要团结一致,做好自己推己及人。在中国百年奋斗的宏图上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电影中随着列车跨过鸭绿江,就看到九兵团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是美军频繁的飞机侦察,和飞机密集扫射轰炸。志愿军们在平原上藏无可藏,躲无可躲。只能原地趴下隐蔽,眼睁睁地看着队友们接受美军飞机的轰炸扫射,这一刻是伍万里入军以来第一次接受战场的洗礼,还是我方战士血肉模糊的洗礼。我在伍万里的脸上眼里看到了不甘和不屈,很庆幸易烊千玺能细微地表达了初出茅庐的新兵该有的感觉。
进入朝后,在恶劣的风雪天气和温度条件下,我方行军也付出巨大代价,那就是后勤根本没办法保证。如保暖问题“部队棉帽、皮棉鞋、棉大衣均未发齐,棉手套未发,因冻溃伤手足不能行走者已达五百余名”生活问题:“职军现有之汽车仅二十部可用,五天仅能运输五十二万斤,尚缺三十三万斤的运输力(此尚不包括途中可能的损坏)。故运输力相差悬殊,且天雪地滑,将有停运之危。”我军这次秘密集结行动被誉为“战争史上的奇迹”但可能只有亲历的战士们才真正地明白奇迹的背后,有太多的牺牲与付出!从前面报告得知我们志愿军一个军的汽车只有不到200辆,坦克、飞机我们自然是没有的,炮我们有,但粮食都运不来,大炮和炮又能运多少呢?所以开篇战局,敌我双方实力是十分悬殊,我们打赢这一仗实实在在是志愿军的赤身肉搏,他们的付出才换来如今的太平。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汲取他们身上不畏艰难困苦的奉献精神,作为年轻一代,应向先辈学习,不畏艰苦,勤于付出,扎实基础,只有经过这个阶段的努力,才能在实践中磨练自我意志,锤炼自身本领,才能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长津湖》对情节刻画较比于这两年类似题材电影都有了更为细腻的刻画,尤其是情感上的交代,伍千里带着伍百里骨灰归家又突然离去,再到伍万里的参军到蜕变,是那一时代中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的完美刻画,三个儿子,全部参军,不顾自身的儿女情长和家乡眷顾,是多么的让人钦佩。再到核心情感人物雷公的出现,最后为了保护队伍只身一人带着标识弹驾车途中被炸翻致死,这应该是全片最大的泪点了。同时影片极其注重对比和场景切换,志愿军吃冻土豆,美军过感恩节,志愿军无棉衣可穿,美军喝着咖啡,志愿军行军于漫天飞雪,美军在军营避寒……
另外在历史现实上,影片末美军行进途中遇到了被冻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队,也就是著名的“冰雕连”,刻画了美军指挥官向冰雕连敬礼的场景,但是事实上当年美军路遇冰雕连时,并没有敬礼,而是进行了残忍的补射,这也是冰雕连无人生还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影片中为了刻画出志愿军的伟大,借美军之手来反向渲染英雄感情,这不禁让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怀疑影片是否过于刻意了。这也是我在观影途中产生的最大的疑惑。
遍观全片,《长津湖》是成功的,是中国抗战影片上一个伟大尝试,它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更给了全中国的无论男女老少一次震撼的爱国主义教育。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抗外来侵略、保卫新生共和国、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激发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民族团结的伟力,成为志愿军将士不畏艰险、不畏强敌、杀敌立功、夺取胜利的精神之源。
(严颖,文化传媒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11班,指导老师曾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