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之舍生取义
周卓君
山泉弃安适于山间,一路奔腾,东流大海,成就了其生命的壮阔;雏鹰弃母穴而离去,奋力腾飞,翱翔蓝天,成就了其生命的豁达;毛虫以其毅力破于茧,成蝶而飞,俯视大地,成就了其生命的美丽......自然万物因正确的舍取而成就生命的意义,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电影《悬崖之上》诠释了何为“舍生取义”。这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谍战电影,讲述了一个上世纪的故事,为了获得日本侵略者进行反人类实验活动的铁证,共产党委派曾经去苏联接受过特训的张宪臣等四人小组,潜回国内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代号为“乌特拉”。
影片中,由于谢子荣的出卖,“乌特拉”小组陷入敌人的陷阱。面对质疑与困境,面对个人生命与国家利益,你或许在想该如何抉择,而他们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国家。作为真正的勇士,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站在悬崖边,他们也会选择坚定地走下去。在他们的信仰里有国才有家,以及那牺牲小我,来就成大家。如同古代先哲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在我看来,《悬崖之上》是一部好电影,是值得观看的。好电影的标准不能只看豆瓣打分和票房,要看观众是否能记住,是否能够影响一生。
一、舍生取义的色彩显示生命的黑白。
《悬崖之上》运用了黑白两色来作为影片的主色调,冬季里的东北白雪皑皑,冬季里的昼夜昏天黑地,对于那些隐蔽战线的英雄,他们的身份底色非黑即白,没有缝隙,没有妥协。特工们身穿黑色风衣,穿梭在被白雪覆盖了路面的巷子里,是寒冷的,是无声的,衬托出了特工对信仰的坚定。影片中谢子荣靠出卖其他同志而求得生存,他选择舍弃他人性命而换取自己的生命,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他叛变的那一刻起,他就将一辈子背负着叛徒的罪名。反观一直潜伏在敌方的周乙,他即使身处于险境,但他的心依旧是中国心,一边辅助“乌特拉”去完成任务,一边隐秘自己的身份,他是英雄,是爱国主义的战士。生命的黑白是善恶,是正邪,是清浊。舍生取义是为了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
二、舍生取义的人物精神彰显祖国未来。
影片中的演员角色,其言语和行动,不仅体现出人物的无私与正直,还鲜明地呈现出潜伏者性格中的沉着、冷静与刚毅。由张译饰演的主要人物张宪臣,既有冷酷和果断,也有真爱和仁义,其表演水平堪称上乘,以假乱真的程度,无以复加。00后的演员刘浩存,饰演的小兰一角,不仅有少女般的青涩和勇敢,而且同样有着对信仰的忠诚。影片最后,小兰终于活下来了,因为她是未来的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导演并没有把“舍生取义”进行到底,没有把所有英雄都写成牺牲,因为“舍生取义”的精神需要传承,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驱者,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后继者。影片寥寥数语,将中国人“舍身取义”的精神内核,诠释得淋漓尽致,回首古今,多少英雄豪杰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义不容辞地接过前人的火炬,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谱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三、舍生取义的存在不止在电影世界。
电影所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英雄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没有钢铁侠般坚硬的铠甲,也没有呼风唤雨的魔法,甚至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影片中有一句特别感人的台词——“活着的去找孩子”。张宪臣和小组成员王郁,是一对特工夫妻,他们既要执行任务,又得设法寻找孩子,面临两难选择,他们毫不犹豫,离别时说:“活着的去找孩子。”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让观众万分感慨。他们必须执行任务,先国后家,把自己的生死放在一边,时刻准备着献身赴义。同时,这句话中也饱含着关爱和鼓励,因为在这个任务中,谁也无法预测,到最后谁能够活着归来;但只有活下来了,才能去找孩子,于是“活着的找孩子”就成了两个人的终极目标,也是为生存而战的信仰。他们为了信仰,随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楚良和小兰是一对情侣,他们被分在不同组里,他们相互牵挂,同时也是彼此的软肋。何为英雄?何能称之为英雄?他们就是英雄,英雄因他们而定义。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们的舍生取义,在于默默奉献,他们用正确的取舍,而成就了生命的意义。
英雄“舍生取义”的世界,有一种光叫舍身救国,也有一种光叫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色彩,显示出来的是生命的黑与白,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清澈与浑浊。舍生取义的结局,并非是“全军覆没”,而是“前赴后继”,“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电影,它是生活的影子,也是生活的本身。现在的社会有些过于浮躁,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比较稀缺,影视市场的关注点,往往是流量,是明星和热度,是散发着铜臭味的金钱;一些编导演的目光,没有聚焦于作品本身,而很多民众的心智,也受到误导、愚弄和蒙蔽,是非黑白不辨,随波逐流,盲目的追捧,恶意的封杀,导致了优秀的作品在拉踩之间销声匿迹。
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孟子,曾经说过“鱼和熊掌”的故事,当一个人处于“生与义”不可得兼的情境之下,惟有“舍生取义”,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古老而又神圣的神州大地,曾经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培养了无数英雄豪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代以来有约2000万名烈士,曾经为国为民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仅有196万名。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搭建的是胜利之塔,登上塔峰看到的是黎明的曙光。在革命信仰面前,他们对于亲情和爱情,都作出了牺牲,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们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解放事业,也忠于自己的情感世界。
历史上的无数革命先辈,他们无畏牺牲,敢于奉献,是他们的舍身取义和不求名利,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与安宁。他们那特殊的生命意义,成就了今日盛世,成就了国家,也成就了你和我。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一旦祖国需要,则将义不容辞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舍生取义”——这将是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青一代,最好和最最响亮的回答!
(周卓君,文化传媒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8班,指导老师骆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