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的生命和情感
——浅谈《妈妈!》电影
吴慧琳
杨荔钠在访谈时说到自己的演员面试时受到的不平等对待,还有女性进剧组都要凭借人脉关系,即使是现在,也还存在。作为女性主义工作者的杨荔钠,她为女演员写戏,用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女性视角下的生命和情感。《妈妈!》不仅写出母女之间的琐碎家常,也写出女性独有的魅力,它讲述了年老的妈妈蒋玉芝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冯济真的故事。
一、关注女性视角
近几年的影视市场的观众以女性为主,为了符合女性的价值观导向,资本热衷于塑造独立强大的女主,然而,大部分剧作对女主的塑造方面不尽人意,过于美化,当女主遇到困境时,不少需要借助男性角色的帮衬,需要另一个女性角色的衬托,这对女性角色并未受到重视不高,这并不是真正的女性视角,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视角?《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答案,杨荔钠镜头下的女性角色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
《妈妈!》是一段简单母女情深的故事,一条传统、温情的路线,但它在人物身份上不走寻常路,两位女性角色都是年老的形象,妈妈没有丈夫,女儿没有丈夫也没有孩子,这是让观众意想不到的。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结婚生子,不结婚的就会归为异类,这是女性面临的社会压力之一,可女儿终身未婚,妈妈也不催婚,两个人有一栋房子,一个院子,两只小猫,也能住得安安稳稳。这一说明,女性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并不需要依附着男性,凭着自己的能力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二、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
影片中的两位女性身份是影视市场上少有的,而杨荔钠关注着当代知识分子,在影片可以看到,从居住环境到日常生活,处处都是浓厚的文艺气息,而女性的一举一动都是优雅从容,将女性的魅力散发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妈妈和女儿都是老人的形象,说是母女,表面上更像“姐妹”,一静一动,如同“双生”。日常生活中的妈妈,是调皮活泼的性子,爱猫,爱做不符合年龄的危险动作,爱捉弄女儿,俨然像是一个“女儿”的形象。而女儿是一位冷静、节俭、洁癖、有强迫症的大学物理老师。她在照顾妈妈的起居生活上无微不至,带妈妈定期做检查,容忍妈妈那些“孩子气”。比起妈妈,女儿更像是一位“妈妈”。直到得知女儿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再次挑起了“妈妈”的责任,两个人的身份回到了原点。
关于女儿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妈妈患有帕金森,杨荔钠在访谈中也有提及,当前中国很多知识分子正遭受着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的摧残,不能再从事文字工作,这是一件令人哀伤的事。《妈妈!》反映着这个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但是整体故事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着笔还是不够的,它更多的是将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推力”,更好地展现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豁然,展现女性生命的力量。影片中的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得知女儿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是坚强,妈妈坚持锻炼,督促女儿吃药,照顾女儿的自尊心等这是女性由经验中所焕发出来的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关于周夏这一人物的安排,杨荔钠说周夏就是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能给老人带来活力。周夏的出现,填补了女儿没有儿女的空缺,给她们的生活带来的朝气,在周夏照顾两位老人入睡后,听到自己的孩子哭声,她回到房间,最后是透过窗台看到周夏哄着自己的孩子入睡。此处,其实是一段女性与生俱来的传承,女人可以是妈妈,但一定是女儿。女性不需要按照社会的标准来束缚自己,像妈妈,不需要依附男性将女儿带大;像女儿,不惧怕世俗的纷扰,终身未婚;像周夏,作为一位妈妈,却不失朝气。面对生命,女性有着巨大的创造力,有着美丽的灵魂,有着乐观面对生活的方式。
三、色调中隐喻的人物的情感
在切入影片的主题前,导演先给观众呈现了妈妈和女儿的日常生活。女儿用摇铃铛通知妈妈吃早餐,用便利贴传达话语,用手势传递爱意等情节中近乎没有台词,而演员的细节表演和光影色调起着重要作用。
当妈妈和女儿相处时,白天的画面中多处运用自然光,使画面既柔和又通透。到了晚上,原本是冷清的客厅也会被暖黄的灯光填满,使其保持着这一份柔和。正如妈妈对女儿的爱是柔和而通透,也很符合妈妈的性格,调皮而可爱,坚强而豁然。当只有女儿独处的画面时,几乎都时冷色,公交车上、敬老院里、自己的房间等画面是没有阳光的,表示了女儿心中是没有光的,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就是对她的惩罚。当女儿发病时的画面,以冷色调为主,处处暗示着女儿对爸爸的愧疚和自责。
关于爸爸的去世对两个女性的影响,妈妈和女儿的有两种迥异的表现。整理爸爸的考古日记时,妈妈是身处暖光之中,而女儿是隐匿在黑暗之中。妈妈失去丈夫,却能够选择放下,对过去释怀,淡然面对未来,女儿失去爸爸,迟迟放不下,使其成为困住自我的梦魇。从影片前期的冷暖结合,却不相容,到结局的冷暖结合,阳光和海浪交融,终是妈妈将女儿从黑暗的漩涡中拉出来。妈妈的暖光包容了女儿的阴霾。
四、藏在生活中的浓厚亲情
“每个妈妈都是母狼,我虽然老了一点,但是我的耐力不差,保护幼崽是天性,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小孩……真有一天,你不会阅读了,就让我做你的眼睛和腿脚。”妈妈发自内心的话语令人感动,她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乐观。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每一次女儿病发都会记录女儿的症状。当女儿在学校迷路,妈妈维护女儿的自尊心;为了让女儿开心起来,她和医生配合演戏,帮女儿出版爸爸的考古日记;当女儿忘记自己的名字时,她一字一字地耐心教导;当女儿被误会时,妈妈是第一个为女儿作辩护的。
然而,女儿即便失忆了,不记得妈妈是谁,但她记得妈妈好,不善于表达爱的她,心里记得妈妈,听妈妈的话。在阿尔茨海默病交流中心,女儿不忘介绍自己的妈妈;在演讲时,她不忘感谢妈妈;在妈妈被欺负时毫不犹豫地保护妈妈;在潜意识里,记得要给妈妈写信,担心妈妈在养老院过得不好,只见那信纸上那逐渐不成字的话语,每封信都承载着爱意。
接近尾声,妈妈穿上了早已为自己准备的“衣服”,女儿穿上了妈妈买的裙子一起来到海滩,海浪滚滚向前,激起层层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女儿在妈妈的帮扶下,蹒跚学步,感受海浪带来的轻松和快乐。最后一声“妈妈”,令人动容,女儿实现了自我解脱,放下了多年的自责和愧疚,妈妈和女儿相互依偎着,没有话语,却能让观众从中深刻感受到母女间浓厚的亲情。女性的情感是细腻的,是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在影片中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数不清的牵绊。
当今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但女性仍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人对女性持有偏见,还有很多自以为“年长的女性”给年轻的女性灌输着传统观念,而在这种现象下,杨荔钠的《妈妈!》从女性视角下,关注女性的生命和情感,给年轻女性一个很好的启发,女性可以选择事业,可以选择家庭,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只管做好自己。
(吴慧琳,文化传媒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班,本文发表于湖南省电影评论学会公众号“影君子曰”,指导老师骆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