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你身后;凡人,亦是英雄
---《万里归途》影评
王耀晨
“请大家,把国旗、护照举起来,我们带你们,回家!”话音刚落,一面面五星红旗和一本本中国护照,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在场侨胞们的士气,照亮了他们对回家的冀望,这是电影《万里归途》中最让我热泪盈眶的一幕,外交官宗大伟的这番话多么振奋人心,让剧中束手无措的侨胞感到慰藉的同时,也让我十分感动,更让我明白,只有国家有底力,我们心中才有底气!
《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在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战乱,该地区前外交官宗大伟和外交部新人成朗奉命协助撤侨。而当任务结束后,两人得知有另一批华侨正在白婳的带领下到达边境撤离点,他们为了侨胞们的安全,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撤侨路。对我而言,这部电影是爱国主旋律电影中的绝佳力作。它的故事情境真实——讲述外交官拯救处在战乱中的华侨;它的人物特色鲜明——宁死不屈的宗大伟、正直却有点固执的成朗、坚强能干的白婳;它的情节发展紧凑——全片下来没有一幕多余,让人惊心动魄,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它的主题引人深思——爱国与和平,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突破角色束缚,给观众展示人物新奇的一面,打破角色定律,让电影效果更加真实。电影的主角是外交官,事件是协助撤侨。但在常人眼里,这种紧急且高难度的救援活动都是士兵完成的,而该电影并没有完全还原我们眼中外交官的形象——义正言辞、临危不惧、落落大方、谈吐得体,而影片则是描述外交官和常人一样,也会畏惧,比如在出境谈判的时候,外交官宗大伟第一次面对俄罗斯轮盘赌局,他犹豫不决,害怕不已,最终以司机瓦迪尔的牺牲作为代价而结束,但在第二次出境谈判中,尽管如此,出于把侨胞带回家的念头和回想起自己妻子陈悦对他的嘱咐,他还是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勇掰三枪,最后放下,重现外交官遇事冷静、处事不慌的应急态度,将中国外交官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明了外交官也是凡人,他们也会有凡人的情绪和七情六欲,而在危难关头,奋勇向前,挺身而出则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是凡人中出来的英雄。
第二,影片拍摄场景真实,且符合战斗片的必备因素——冲突性,让观众惊心动魄,身临其境。首先,本影片改编自利比亚撤侨事件,而利比亚属于北非国家,剧组则设定了一个非洲城市的模样——有沙漠、荒山和瓦房,以便还原环境的真实性;其次,叛军来临之处,被火焚身,人员惨死,尸体分裂,一片废墟,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性。而影片中的冲突性则体现两方面:一是人物内心的冲突;二是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冲突。在电影中,宗大伟带领侨胞前往迪拉特,成朗得知该行程并非大使馆指挥,而是宗大伟自行计划,两次在撤离途中与宗大伟起内讧;在带领最后一批侨胞出边境时,宗大伟被叛军拦下玩俄罗斯转盘,期间的心理冲突和表情刻画所体现的懦弱纠结正体现了上述的方面。这种冲突的设置能事故事发展紧凑的同时,也让观众更好地抓住线索,对人物和事件印象深刻,仿佛观众把自己代入情境,与故事主角一起完成撤侨任务。
第三,《万里归途》是一篇主旋律电影,即面对敌方的凶残,我方坚决奋斗,顽强抵抗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后取得胜利的结局,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弘扬爱国精神。这类电影是近几年来中国最受欢迎的一类,如《战狼》、《长津湖》、《红海行动》等,强调的都是一种家国担当,爱国情怀的精神。《万里归途》也不例外,宗大伟、成朗在遇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都非常坚定地保护自己的同胞,甚至还照顾着因战乱而丧失双亲的法提玛,始终没有放弃这一无辜的小生命,坚定地展现了外交官的气节和从容,更代表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也显现了战争下的人情冷暖。漫漫归家路,途中经历千辛万苦,惟有同胞在身旁,惟有护照做防盾,最后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回到母亲的怀抱,这幕场景让我想起了红军长征,翻雪山爬草地,最后胜利会师。我们对回家的渴望,对祖国的热爱,使得我们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决心渡过一切困难险阻,这就是电影所体现的主题,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最真实的记录。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应庆幸我们生长在华夏,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才避免了受到战乱的侵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永久保持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国家抱有崇敬之心,当困难来临时,要像宗大伟、成朗他们一样遇事不慌,处事冷静,出现诋毁国家的行为和言论时,敢于站起身来大声说不,保护祖国的名誉不受侵犯。请记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强大的祖国永远在你身后保护着你,我们也应携起手来,维护国家安全,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五星红旗飘得更高,让中国红传得更远。
(王耀晨,文化传媒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1班,指导老师曾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