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影评作品展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师生作品 > 影评作品展 > 正文

路虽长,终向光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6-03 浏览次数:

路虽长,终向光

林桢喜

《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初入眼帘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种真实、淳朴的感觉,它更像是一部详实的纪录片,也正是当时我国落后的农村教育的真实写照。

这部电影以农村教育、贫穷为背景,讲述了在水泉村水泉小学中,魏家村代课老师魏敏芝谨记高老师的嘱托—每天让他们抄作文,清点班里人数、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同时,“一个都不能少”也贯穿了电影的始终。特别是后面的学生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前往城里苦苦追寻的故事,更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这部电影有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

第一,传统的抄课文教育模式不应该提倡。电影的开头就描写介绍了水泉小学抄课文的教育模式,随后魏敏芝就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他们抄课文,抄到太阳照到木棍上的钉子才放学。这里拍摄的很真实,可想而知,只有十三岁的她怎么可能传授好知识、教好和管理好学生呢?假如让我穿越到那个年代当学生,我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又怎么能通过抄书来学习新知识呢?这里的细节之处描写的很到位,直接点明了乡村教育模式的落后,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的缺乏。然而,现在的中国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乡村教育事业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师福利待遇不完善、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师资源缺乏等等。在我看来,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要完善乡村教师的福利制度、工资体系和激励体系,提高教师在乡村的保障水平,提高教师的生活指数,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第二,国家可以继续推行公费师范生政策,为乡村教育源源不断输送教师资源,缩小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资源差距。第三,完善乡村基础措施,打通乡村和城市之间的道路,使学生能够到城镇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第四,国家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投入,使乡村能够使用先进设备来进行教学,既方便老师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第二,粉笔贯穿整部影片,成为整部影片的升华。影片中说到高老师在教室数粉笔、日记里的高老师爱惜粉笔,学生们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这三幕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根小小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粉笔教学育人的过程中很常见,但是电影却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粉笔以及孩子们对粉笔的那种渴望和热爱,营造一种强烈的反差,用最简单的东西引发大众们的共鸣,令人感动万分。看到这里,我不禁落下眼泪,感慨自己有幸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大山里的孩子可能都读不了几年书甚至是一辈子呆在大山了,这也正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呼吁国家社会关注乡村教育事业的主题,对于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说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青年一代的教育,我国乡村数量众多,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好,那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那么如何发展国家呢?这就需要教育事业来打地基,地基打的好,培养的人才多了,国家各个行业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出人才,会对国家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第三,搬砖故事背后反映的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这里运用大量真实性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魏敏芝带领学生一起翘课去砖厂搬砖赚车费到城里寻找张惠科的情节。魏敏芝忘了自己做老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这段情节虽然令人感动,但是也值得大众深思。我可以想象那个年代的教育情况和贫富情况有很大差距,教育资源也是不公平的,有钱家的孩子能够上学,贫穷家的孩子不能够上学甚至是上到一半就措辍学。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赚钱读书有错吗?其实在我们现在,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没钱家的孩子来学校上学,相当于花费了家庭大部分收入,甚至还不够,需要进行生源地贷款等等、而且学生生活费不够,还需要到学校内外寻找兼职来赚钱养活自己,同时兼顾学业和兼职,真令人心疼。在我看来这并没有错误,错的是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和贫穷的生活,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严重弊端。当前,我国乡村和城镇的差距依旧存在,电影描写这些镜头是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重视落后的乡村生活状况,向乡村投入更多的资源,重视乡村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四,人物描写的真实性和细节性。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的就是真实。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言语,他们都没有刻意去表演和展示什么,使得他们的表情更能表现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这部影片来源于生活真实,所表达的精神却高于生活真实。影片中描写魏敏芝入城的所见所闻更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城市里被人用异样眼光看着,火车站广播站工作人员对她的不耐烦,电视台门卫处阿姨对她的不耐烦,甚至要叫保安赶她走。影片这样描写有什么妙处呢?在这里通过描写她受到歧视的真实场景,把大众带到了当时的情境中,增强了影片和观众的互动感,电影用这种真实的视角,站在大众百姓和社会人生的角度去拍摄这部电影,使得整部影片的人物形象丰满,情感流露真实。特别是魏敏芝坐在电视台前的那两行眼泪,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一直牢记高老师的一个也不能少的嘱托啊!她这种坚定的信念深深感动了我,我感叹这信念,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定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去全力教导我的学生,践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理想信念。泰戈尔曾说过:“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年纪尚小的她都能够做到坚定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现在的我们又为何缺少直面困难的的信念和勇气呢?

第五,影片运用大量不同角度的描写。影片对魏敏芝进行了大量的人物描写,对环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影片一开始把镜头从近距离向远距离拉伸,山和人物汇成一条线,这样拍摄的很好,把人物放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突出了乡村的荒凉之感。还有,描写她在乡村缓慢走路和各种神情,突出乡村道路崎岖,揭示乡村的落后。同时,导演适时把人物放大和缩小,更能凸显魏敏芝这一个小小的身子却有大大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很好,给了大众丰富的想象力,让大众感受到魏敏芝寻找张惠科道路的漫长。再者,描写城市的喧嚣热闹和乡村的寂静荒凉,突出当时乡村的落后,很少有人到乡村发展,更多的是奔向城市发展,让我感受到一个很现实的现象,人都是向好向上发展的。影片运用这种远近距离的尽头描写,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丰满,人物神态表现更加细腻,情感更加丰富,使得影片更加真实,表达效果更好。

这一部影片通过描写一个信念故事,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简单的画面歌颂大山学子努力奋斗以及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上无私奉献的像高老师这样的人们,寓情于景,以情动人,歌颂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人们。从现实的社会意义上来看,这部影片很成功,以一个感人的故事推动了乡村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振兴发展,全国学子一定可以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最后成长为国家栋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林桢喜,文化传媒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9班,指导老师曾文鑫。)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欢迎光临九五至尊517888 - 九五至尊游戏最新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仿制必究 粤ICP备12049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