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永不落幕
梁彭妙
听说神做不到无所不能,所以创造了妈妈。妈妈这个词,平凡而伟大;无论你多么软弱渺小,一旦做了母亲就会无所不能,对任何事都能无所畏惧,因为“为母则刚”。每个母亲在孩子心中都是最柔软最温暖的存在。
《你好,李焕英》的上映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影片讲述了贾晓玲在升学宴上造假录取通知书被揭穿,母女两人在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贾晓玲穿越回到1981年前,想帮助自己母亲李焕英改变命运的一系列故事。每一部电影创作都有其要表达的含义。贾玲为已逝的母亲创作了电影《你好,李焕英》,借助女主角贾晓玲的身份,向母亲表达了来不及袒露的心声。贾晓玲在她母亲有生之年,从没让李焕英长脸过一次,于是就有了梦境穿越,在梦中“我能让你更开心”,在梦中弥补自己的遗憾。
对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一部体现亲情母爱的电影。虽然很多网友评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普通空洞,没有太出色的地方,但对于一部表现母爱的电影,不就是要生活中最细微的细节才能深入观众内心,与观众产生共鸣吗?一部电影要想在观众心中站住脚,除了拍摄技术就是情感,而情感恰恰是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一部能牵动大家内心深处的作品,不仅是抒发感情。被感动的背后多是呈现能牵动人心的事件,由事件升华的情感引起共鸣。看到李焕英在大雪中送女儿上车的情节,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了我妈妈送我上车时的身影。从高中开始,只要我外出,无论寒冬烈日,妈妈都坚持将我送上车,自己再独自回家,所以看到电影中这一幕的时候真的尤为感动。“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模样。”对90后的人来说,谁的记忆不是这样的呢?父母当时的光辉岁月我们无从得知,留给我们的只有几张像素不清的照片,我们也几乎忘记了父母曾经也朝气蓬勃。电影中青春洋溢的李焕英唤起了我们对自己父母的重新认识,我们的父母曾经也有着一段光辉岁月,但因为我们的出现,他们也成为了最普通的父母。
《你好,李焕英》虽然内容普通,但形式独特,在笑中又能牵动观众的内心,让观众在笑泪交织中得到共情,让观众产生震撼,它已经成功了。贾玲作为一个新人导演,票房破50亿无疑是成功的,评定该电影成功的标准很多,背后的艺术手法也值得深究。
首先,细腻的色彩运用。色彩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艺术作品中适当的色彩运用,能更为明显表达作品的主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以为你在为母亲圆梦,其实是她在陪你做了一场梦。相对于穿越的说法,结合电影中色彩转换的运用,我更倾向于李焕英在弥留之际,用最后的时间为女儿编织了一场梦这个说法。贾晓玲在病床第一次醒来时,出现了黄昏光芒这种柔和的暖色调,这种暖色的光线塑造出了当时的不真实性和虚幻性,暗示贾晓玲走入了李焕英的梦中。接着贾晓玲从天而降,整个黑白世界瞬间被染上颜色,电影从这时候也鲜活了起来,带上了悲剧的色彩。当梦慢慢褪色,李焕英的生命力渐渐消逝,意味着这个梦也即将结束,贾晓玲回到现实。色彩的转换,使观众在不同的场景转换中更清楚理解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自然而然地将观众带到原本设定的喜剧因素当中,色彩变为黑白时,让观众意识到这个充满喜剧的美梦即将结束,瞬间将沉浸在欢笑中的人拉回现实,心情也会随着色彩的转变慢慢变得沉重,最后在笑泪交织中冲击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运用色彩转换场景,带给观众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使这个电影迈向了一个新高度。
其次,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也得益于演员在线的表演技巧。《你好,李焕英》能得到众人的肯定,演员的付出也不可忽视。出演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都要喜剧演员,演技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的演技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演员演技的尴尬,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每个角色都是沉浸在剧情中,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李焕英的扮演者张小斐更是值得肯定。一个80年代的车间女工,充满蓬勃气息的青春少女灵魂里面却住着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对演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张小斐却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观看女儿在文艺汇演排的小品充满笑与泪的眼睛、面对女儿成功买到电视后时慈爱的眼神、在为女儿补裤子时不符合她年龄的动作,每个镜头都将灵魂里年过半百的李焕英这个角色扮演得毫无违和感。最后细节回放,镜头特写的时候,更是被张小斐的演技所折服,她将青春的热情与灵魂中的年迈相融合,使李焕英在电影里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她对女儿的爱不会因为年龄的减少而减少,只要有贾晓玲在,她就会用她最大的努力去为女儿付出,提升了母爱这个主题。
最后,结局反转得出人意料。如果没有剧透或注意前面的细节,后面的结局反转真的令人感到震惊和眼前一亮,实实在在把这个电影提升了一个层次,在反映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形式新颖就会直击观众内心。整部电影是以贾晓玲“我能让你更开心”来展开的,如果贾晓玲穿越过来就是为了弥补她的遗憾,让李焕英开心后再回到现实,那这部电影肯定会减色不少。但最后的二十分钟贾玲将剧情安排得:贾晓玲得异常巧妙,在铺设的伏笔中急剧反转:知自己母亲也是从她所在的那个时代穿越过来的时候,镜头把李焕英前面对贾晓玲所有爱的细节显示在观众面前,令电影情节更完整的同时,让人自觉地回想起前面的情节,最后产生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使观众先震惊再感动,将观众情绪拉到最高点。另一方面也让观众更为深刻地意识到并不是贾晓玲单方面付出,而是李焕英和贾晓玲之间双向的爱。你在想我变得更好,我也希望你开心快乐,更好地突出母爱这个主题。
影片的最后贾晓玲用了一种蒙太奇的手法回顾李焕英的一生,从自己出生到离开李焕英,两组镜头的组合不仅使贾玲在电影中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身份见证李焕英与自己的悲欢离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只有站在旁人的角度,才能更清晰理解到李焕英对贾晓玲宽容的母爱。贾玲的这个细节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观众:对于我们的亲人,我们或许应该试着在亲人的相处中站出来,以一个旁人的角度看待我们相处的日常,或许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我们最后都会离开父母,渐行渐远,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狄更斯《双城记》开头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无所不有,这个时代我们一无所有。李焕英一生都在爱着贾晓玲,她从不后悔作出的每一个选择,她从没觉得不省心的贾晓玲让她抬不起头,她无条件地支持贾晓玲做的每一个决定,即使重来,她还是选择没有那么好的你。
《你好,李焕英》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搞笑包袱,没有反映的现象和想要传达的道理。它更像是一场短暂仓促的梦,在悲伤的氛围中恍然结尾。色彩独特的运用、演员演技的精湛,结局设计反转这些共同成就了这部电影“真情流露”。所以当它作为一部拥有完整剧情的电影出现在荧幕上时,《你好,李焕英》的故事也终于焕发新生。——生命是无限的循环,真爱永不落幕。
(梁彭妙,文化传媒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12班,指导老师曾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