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代代追梦
——《我和我的父辈》影评
李沛琳
《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吴京、章子怡、徐峥和沈腾这几位联合执导的,该影片于2021年9月30号上映,影片是由四部小片组合一起的,主要由吴京《乘风》、章子怡《诗》、徐峥《鸭先知》、沈腾《少年行》组成。剧情讲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阶层群体的一些代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艰辛奋斗历程。向我们展现了我们的父辈们在中华复兴崛起道路上的英勇精神,影片主要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都是以家庭关系为载体,运用了“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们的奋斗经历,再现了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我是在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该片的阵容非常强大,都是老戏骨出演:吴京、吴磊、张天爱、章子怡、黄轩、徐峥、沈腾、马丽,所选的演员都很符合人物形象,在剧中神情动作表演都很到位,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细节处理也很到位,让我非常震撼、感动,引起共情。
一、以共同记忆和情感为故事的粘合剂
《我和我的父辈》这一系列影片,把个人的记忆、家庭的记忆和集体的记忆巧妙地粘合在一起,把个人的命运与历史大潮汇聚在一起,历史的戏剧性瞬间用电影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用电影叙事视角的传统情感取向体现了“历史瞬间,共同记忆”以个体记忆带动集体记忆。
第一部分是吴京所执演的《乘风》剧情是抗日战争,在文中除了与日本士兵斗智斗勇,还铺垫了马仁兴和马乘风的父子情,给剧情增添了曲折感,父子俩都是军人,当为救百姓,而牺牲自己的儿子时,主人公马仁兴内心的痛苦,在玉米地里痛哭,但还是得振作起来,与日本军进行抗战,铁汉柔情在这里演得很好。剧中双线剪辑给人的效果不俗,即马乘风与日军抗战时死亡,大春子在当天生子,“死亡与新生”双线交叉。情节构思很好;主人公马仁兴带领的骑兵团与日军决战,更是酣畅淋漓、血脉喷张,在这部分影片的处理算是完美的。
第二部分是章子怡的《诗》剧情中讲述的是我们的父辈们为航天事业奋斗的故事,章子怡作为一位新人女导演,所执演出来的这部影片不错,神情、动作刻画得很细腻,感情线很动人,这部片有些浪漫,以《诗》为名,以火箭为笔、以燃料为墨、在火箭升天后,为后世的我们写了一首深情浪漫的诗。这部影片诗的创意是不错的,但是在影片执行上情节不够创新,不够有特色,剧情有点老套,简单,就是一些,离别、隐瞒、坦白以及亲情。在故事设计上创意不够,有点匮乏,但是收尾的那首诗是不错的,呼应了片名,有点睛之笔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徐峥所导演的(鸭先知》剧情讲述的是中国电视广告的诞生,属于喜剧创业类题材,剧中鸭先知是一个精打细算、敢于冒险的人,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鲜明,很符合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们敢于奋斗的形象,全片线路很流畅。
第四部分是沈腾的《少年行》属于科幻题材,与徐峥的《鸭先知》表演风格有些相似,沈腾的戏剧表演功底撑起了主要部分,喜剧风格,逗乐观众,故事情节简单。
二、以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调动观影者的代入感
《我和我的父辈》采用四个不同年代的亲情故事,尽管在影片中所呈现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父辈与子女的关系,在《乘风》中的亲情是铁骨柔情,父亲藏在心里的爱,表面对儿子非常严厉,爱在心里的中国式父爱;《诗》是一种浪漫是式的亲情,父亲写诗给自己的孩子,是电影人写给航天人的浪漫诗篇。《鸭先知》传递的是世俗真情,呈现了弄堂里的市民生活。《少年行》的情感是人机共情,呈现了一个孩子对父爱的渴望到极致,以至于到成年后仍念念不忘,不惜让时光倒流,追念那段童年生活。这四段影片都是以情动人,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影片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使得有不同情感经历的观影者产生共鸣,被这种伟大的爱所感动。
三、点睛之笔
人物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之笔,将影片中有血有肉,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刻画部分。我和我的父辈这整部影片,人物的刻画是很值得肯定的,例如:影片中主人公马仁兴在抗战时勇敢坚毅的表现、父亲在航天科研中一丝不苟的神情刻画,母亲工作认真,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当别人告知她儿子跟人打架,她也只是简单地回复。把主人公为祖国事业,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刻画得很不错。
四、不足之处
但是我认为这部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整部影片的串联,我觉得第三、第四部分与全篇契合度不高,给人的感觉有点突兀,本来是很感动,振奋的,被喜剧部分冲散了;第二是影片是由于各个小片组成的,成片性不是很好,故事不够详尽,故事情节分散,有点简单。第三是各个小片部分结尾转入下一部分时的衔接处理得不够到位,给人的感觉有点混乱,稍不留神就对应不上剧情。
(李沛琳,文化传媒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17班,指导老师骆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