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天之涯,有萱草花的牵挂
——《你好,李焕英》影评
辛銮清
“因为天使不是随时在,所以有了妈妈。”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动人贴切的表白。母亲是世上伟大的存在,当年那个爱美、柔弱、怕黑的女子就像是穿上了一身隐形的盔甲一般,成为了一个生命的守护神,肩负起对一个生命的责任。而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焕英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变化,对女儿的疼爱和守护已经深深地刻进血肉。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导演的首部影片,是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而作的。之前贾玲就曾改编成小品,即使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也依旧让人感动和忘怀。如今搬上大银幕,用更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演绎,使李焕英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影片运用了“时空穿越”的元素来推进整个故事的发展,揭示了主人公想要通过这个方式去弥补遗憾。母亲车祸重病在床,贾晓玲自责还未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就要离开自己……此时镜头一转,泛黄的光线、空荡的医院走廊里意外播放的80年代广告,贾晓玲被一股神秘力量吸进去,从时空隧道跌落,意外来到母亲年轻的那个时代。这一幕通过镜头推进黑白电视使其无缝衔接。而掉落前英子对张江说他“今天显年轻”,也无形中为后面李焕英的穿越作了铺垫。在晓玲坠落后以及前往医院的途中,利用长镜头的移动,艳丽的色彩自然过渡,表现出贾晓玲不属于这个年代。再加上特有的80年代符号,用强烈的视觉感受拉开时空,表达出穿越的效果,增添了一种真实感。这其实是文学上一种具有新异性的艺术创作,对于观众来说可以从镜头中获得一种耳目一新的效果,也更具有感染力。这一幕作为承上启下与片头贾晓玲对母亲的遗憾形成对比,让我更想要跟随镜头去看贾晓铃是如何去弥补与母亲之间的遗憾,另我想到如果自己也能穿越,会想要回到和母亲相处的哪一刻。
本身电影是以喜剧作为主要基调,也都是耳熟能详的喜剧演员去演绎。专业的演员再加上搞笑的动作台词、肢体语言表现都将人物的主要特点展现出来,同时通过台词和人物性格前后的变化,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尤其是前半部分,很多地方都充满反转喜剧效果。例如英子帮晓玲打圆场,说她是省城二姑家表妹“乐莹”,谐音就是“玲儿”;沈光林排练节目时说“不要因为我爸是厂长就迁就我,我爸下个月就不是厂长,升书记了。”看似不想靠关系,但实际上是要大家给他面子。这些情节都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而这些戏剧语言也给人带来了一种质朴又很贴切生活的感受。接踵而来的笑料,让观众们身心愉悦的沉浸于喜剧氛围之中,暂时忘却了前面的悲伤,这些令人“大喜”的剧情也与后面的“大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剧情中喜与悲的冲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效果。可能在专业的电影人眼中,这部电影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甚至光线和剧情衔接处理有些粗糙,算不上是一部满分的电影。但张艺谋导演对这部电影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能感动到大家,证明是投入了真诚情感的,好电影不是把表面的技巧等噱头放在第一位,也不一定要有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以润物细无声似的感情去感染观众,同样充满生动性,所以这个角度的把握也独具匠心。
也许是经历过失去,晓玲很珍惜这段“偷来的岁月”,也想尽各种方法弥补自己的遗憾。帮焕英买到第一台电视机;组织参加排球赛;策划联欢晚会表演;安排相亲……这些事情为何能进行得如此顺利呢?这不禁让人疑惑,焕英为什么会这么配合晓玲?在观影时也让观众有疑惑,难道只是简单的母女连心而已吗?这其实是整个影片最大的悬念,随着故事情节一步步揭开,给人温柔的一击。原来中年的李焕英也“穿越”了,这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因此很多在年轻英子身上出现的,对晓玲的关怀都是一个母亲对孩子自然流露的感情。看到这,能让观众体会到“当你以为自己很爱妈妈时,妈妈远比你想象中的更爱你”。也让大家明白了英子看晓玲的眼神中暗含的深意。通过演员的诠释,反映了这一文学形象的真切感受和真挚情感,让观众感同身受,看到李焕英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的母亲。仔细回想一下,这与妈妈看自己时的眼神是那么相似,温柔又浓烈。在我印象里,妈妈就是一个温柔又坚韧朴素的家庭妇女形象,对我总满怀信心,不断鼓励我,支持我,在她眼中我得到了肯定,她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影片中,张江的一句无心之语让晓玲意会到母亲的穿越。紧接着,利用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快速切换场景,晓玲奔跑着去找英子时,画面中彩色逐渐消退,黑白随之覆盖,正如英子的生命正在逐渐消退。当晓玲推开房门,英子沐浴在阳光下,其实有一种回光返照的感觉,而英子的话也像是人之将死时的嘱咐。最后镜头切回病房,晓玲回到了现实。这次用李焕英的视角镜头去看待整个故事,所有些行为表现,其实都是母亲对女儿自然流露的爱。通过外在的艺术形象将母爱呈现于人前,利用李焕英这一文学典型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更多方面的表达内心。故事也反映出了无论是在影片还是现实中,母女之间的爱始终是相互的。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多体谅她,陪伴她,关心她。大多数中国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习惯性的把我爱你藏在心里,藏在日常的细节里,那么我们也要将爱渗于日常细节中。
影片结尾有一段与开头呼应的镜头,车祸前母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晓玲回家,还一同幻想,要带母亲开敞篷车去兜风。可当镜头一转回到现实,却只剩自己一个。首尾呼应是电影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既可以增强作品的整体性,也让电影的叙述显得自然、流畅。呼应的不是剧情的重复,而是情绪的发展,将之前对未来的憧憬对应上现在的遗憾,也将这份遗憾传达给观众。导演运用了升格的拍摄手法,配上温情的歌曲《萱草花》,将情绪推至高点,无声中似细雨般撩动观众的心,使观众意识到电影始终是虚构的,当你真的失去了就不存在了,不再有重来的机会。在这部温情的喜剧电影里,很多质朴的台词也感动了观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人泪崩。如影片最后“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难过的是,我都没有好好地和他们告别”。这都表达出了影片的主题“子欲养而亲不待”,凸显其文学价值,反映了作品中的真善美,具有深刻的教化价值,也富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在看完电影以后可能有的人给父母打了电话;有的人发了个短信;有的勇敢的跟父母表达了一回我爱你,这也是影片带来的治愈我的一个地方,要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所以,爱别等,孝别迟,别等来日方长。
古人云:“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这是人生的一大憾事。电影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一定是因为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虽然影片是基于“穿越”这一元素进行的,但其实这仅仅属于一种文学假定的艺术想象活动,看似荒诞不经,但其实是根基于现实生活,所以“穿越”就变得合情合理。从电影可以看出它其实是对社会现实的影射,很多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而当父母离去,再想“穿越”回去见父母一面却是不可能。所以我想《你好,李焕英》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当下的感动,而是应该明白“子欲养而亲还‘待’ ”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是想让每一位子女把未来的懂事,用到今天,用未来的温柔和爱,去爱还健在的父母,这才是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穿越”。电影通过虚构时光倒流来弥补,与年少的遗憾和解,但现实是没有重来,更不可能穿越。那就从现在开始,去陪伴父母,不要到最后变成“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辛銮清,文化传媒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13班,本文荣获2022年第六届广东省“学问杯”影评大赛优秀奖,指导老师曾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