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大家对常见传染病防控的意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传染病都有哪些。
传染病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猴痘。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腹泻病、手足口病。
常见传染病
流行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潜伏期为1-7天。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酸痛等。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由一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如果医治不及时,可能造成大面积流行而严重危害学生健康。
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细菌在食物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引起急性感染的中毒性疾病,主要以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不同中毒机制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不同。感染型中毒一般以恶心、呕吐、腹痛等肠胃道症状为主,通常伴有发热症状;而毒素型食物中毒除了表现为肠胃道症状,还可能表现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很少伴有发热症状。
登革热
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登革热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痛、皮疹等症状。
肺结核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预防传染病小妙招
我们要坚持运动,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我们要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学生预防传染病六大招
(1)保持心情愉悦,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合理膳食,少吃煎、炸、烘、烤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及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物;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细菌浓度,勤晒衣服和被褥;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永手纸捂住嘴巴和鼻子,避免结核杆菌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
(5)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6)出现可疑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以免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