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党建与科研的结合如同璀璨的双子星,共同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近日,我们采访了教育学院一位心理学领域的资深教师——高兴华教授,探寻他如何在党建的引领下,将科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高兴华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拥有十多年的学院支部书记任职经历和近二十年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深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的重要性,因此,有三项省、市级课题都与学生教育和培养息息相关,尤其是2022年12月份立项的科研项目,聚焦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研究。该项课题正是在学校党委和二级学院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开的,同时也是党组织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管理的深入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过程。
高兴华教授谈到,党建与科研结合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具有思想引领的作用:党建强调理论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追求科学真理,勇于探索创新。其次,具有组织保障:党组织的建设和活动能够提供一个有序的组织架构,确保科研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运行。通过党组织的组织力,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动重大项目和难题的攻关。第三,具有人才培养的功效:党建活动往往包含团队建设、道德品质教育等内容,有助于培养科研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党组织可以通过选拔、培养、激励机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路径和支持。第四,具有创新的氛围:党建与科研的融合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鼓励科研人员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这对于催生新的科研成果和推动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第五,可有效促进质量提升:在本科生教育中,党建可以强化质量意识,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具有政策导向:党组织能够引导并落实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在优化科研管理、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然而,党建与科研结合的路并非一帆风顺。高兴华教授这样谈到:首先,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来看,将党的理论精神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可能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确保两者不脱节。其次,需要多元化价值观的协调。科研团队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背景,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要确保党建活动的包容性和吸引力,需要尊重差异,开展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增进理解和共识。第三,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党建与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这可能涉及到绩效考核的改革和奖励制度的优化。第四,来自教育和培训的挑战。如何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党建知识培训,使他们理解并接受这种结合,是一项挑战。通过定期培训、研讨会和案例学习等方式,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党建活动。第五,是创新和传统的融合。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需要创新党建形式,使其更符合现代科研环境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党建活动,可能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党建与科研相结合的趋势下,高兴华教授对于有志于从事党建与科研工作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了解党的历史和使命,为做好党建与科研结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注重专业提升:在科研领域持续深造,保持对最新科研动态的关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3)潜心融合实践:探索将党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寻找党建与科研工作的结合点,作为教师,可以通过科研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重视团队建设: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利用党建活动加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创新潜力。(5)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创新思维,不仅在科研上,也在党建工作中寻求新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6)坚持学习反思:始终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发展变化,同时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7)拥有政策敏感性:关注国家教育和科研政策,理解政策导向,以便在工作中做出正确决策。通过以上建议,青年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在党建与科研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教育和科研事业作出贡献。
采访的最后,高兴华教授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殷切期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分享,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党建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共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高兴华教授对党建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与执着。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能够在党建与科研的道路上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为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个人简介:高兴华,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双师型教师(高级),现云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员;湛江市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库专家;爱途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专注于教育心理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坚持心理咨询工作,累计接诊数千人次;近年来先后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三项,主编教材一部,参与编写专著、教材三部,曾获省级“高校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
一审:吴思如
二审:陈宏辉
三审:林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