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文化传媒学院主题文化讲座在“自在观”独立书店顺利举行
作者:吴臻懿        来源:文化传媒学院         编发:dwxcb        初审:林绮雯        复审:梁仍扬        终审:杨文玲        发布时间:2024-12-09        阅读量:

12月7日,湛江市霞山“自在观”独立书店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文化讲座。此次讲座由欢迎光临九五至尊517888文化传媒学院与“自在观”独立书店共同举办,活动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高启明教授,欢迎光临九五至尊517888文化传媒学院宋立民教授和岭南师范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新闻系彭巍然老师担任嘉宾。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李贵龙,汉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杨晓宇、网络与新媒体系系主任陈婷婷、专任教师曾葵芬、专任教师吴臻懿以及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以“灵魂”为核心主题,围绕书籍与灵魂的关系,从“灵魂无贵贱”“灵魂有生死”“灵魂的轨迹”三大部分展开讨论。宋立民教授通过文学与哲学经典作品,带领与会人员思考如何通过阅读与生活探寻灵魂的意义与安宁。期间,宋教授以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为例,讲述了盲人艺人如何在命运的困境中坚持追求希望。他指出,重要的不是生活的结果,而是追求的过程。宋教授进一步阐明了如何借助书籍达到灵魂愉悦,以抵抗世界的荒诞与不易。

讲座现场

高启明教授是一位深谙鲁迅文学研究的学者,他通过对鲁迅作品的深入分析,挖掘出了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核心“灵魂”。在这次讲座中,他不仅仅停留在对鲁迅作品的文本解读上,而是进一步探讨了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教授指出,尽管鲁迅的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但其对于个体自由、社会公正和文化革新的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鲁迅的批判精神和改革意识,对于激发当代人思考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彭巍然老师从新闻媒体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书籍与媒体创新之间的关系。她指出,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书籍作为传统媒介的一种,其内容传播和影响力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彭老师强调,新媒体时代的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书籍的创作、出版和阅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可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化等方式,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以增强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互动问答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提升阅读深度、书籍与现实的联系等话题。随后,宋教授进一步总结,他指出要设法给本来没有意义的世界增加意义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深化了学院师生们对书籍和灵魂关系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文学、哲学思考的热情。此外,还有助于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深化。文化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通过与社区书店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校地合作,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自在观”独立书店作为欢迎光临九五至尊517888的校外资料室,数年来搜集了文史哲经等高质量的社科图书,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文化交流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与学术追求。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