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探索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五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协同三个课堂功能,全环节统筹创新创业课堂。为充分发挥高质量“创新创业”课堂广泛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宣传部特推出“创新课堂”系列报道,选取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且示范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予以宣传。这期让我们走进建筑工程学院的特色民居调查实践课堂。
课程有广度!这门课程行走在“田野间”
雷州半岛,滨海风情,悠悠古韵。近日,载着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几十名师生的大巴车停在了位于雷州城西郊的一座古村落——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邦塘村。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设计系张艳老师带队,陈瑶、梁卓君、梁雅茹三名老师和同学们,以“粤西区域传统传统村落保护与建档”为主线,调研雷州邦塘村、禄切村等多座村落,完成为期一周的集中式田野调查实践课程。
张艳老师现场教学 郑嘉健/摄
传统村落及古民居不仅是村民居住的宅院,也是承载着中国乡村厚重文化和历史魅力的重要载体,建筑本身保留下来的布局、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诉说着当年繁荣的农耕文化,折射出当地人们丰富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信仰、审美观念,是城乡规划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特色民居调查实践》这门课程从2019年开设,成为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必修实践课程。课程紧扣欢迎光临九五至尊517888“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抓住“培养综合调查实践核心能力、塑造创新思维能力、厚植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责任”的课程目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其中,线下调研则是这门课程的特色之处。
学生听村民讲古建筑的故事 建筑工程学院/供图
户外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效果。“每一次的户外实践都能反哺到理论课堂。”张艳老师表示,实地考察过程中,能够迅速检验出学生的知识框架是否完整,可以明确了解到学生的专业薄弱点。根据这些反馈,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在相应薄弱点的知识学习和巩固。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能发现对该领域有兴趣、有想法、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生。基于此,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挖掘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更进一步成长。
师生们从开课至今,已走过潮溪村、邦塘村、东林村、昌竹园村、青桐村等多座传统村落。
“置身古建筑群,切身观看建筑上的浮雕彩绘及各式工艺,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在资料图片所无法体现的。”学生廖添顺在调研时感慨道。
正是把课堂开在古民居、传统村落以及当地文化聚集点,也成就了这门课程的广度。
课程有深度!多样化教学模式全方位包裹实践过程
基于学生综合调查能力的培养,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上把国家级传统村落田野调查项目列入课程教学中,将课程内容和项目捆绑在一起,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打造沉浸式乡村田野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目的去开展调研,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环境。
每次的实践调研都不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加强实践成效,提高学习效率,实习团队出发前,老师会制定详细的实习指导书,包含田野调查手册与各类调查表格,并集中开展无人机图像采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图像采集技术学习 建筑工程学院/供图
了解当地历史与人文,是开展田野调查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深入村落之前,我们会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粤西地区建筑形式、功能和文化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其有了更整体的认知和了解。”张艳老师介绍道。
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并进行大量阅读是基础性工作,参观当地重要的文化集聚点也是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们会邀请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讲解,共同探寻雷州历史的发展脉络,学生们在现场亲身感受并理解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性,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抵达古村落之后,张艳老师在民居下搭起“临时黑板”,雨水侵蚀而斑驳的青砖老墙、疏密有致的窗格、极具工艺的房檐……这些最古朴真实的建筑构件成了她最生动的“教具”。让学生们眼见实物,耳听讲解、手绘笔记。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让知识吸收效果更佳。
实地考察是了解特色民居最直接的方式。张艳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速写掌握建筑的空间布局、结构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对比装饰纹路和造型的变化,区分雕刻工艺的不同;通过临摹,了解雕刻技法的变迁。在时空对比中,感悟岁月的变化与农耕文明的发展规律。“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个时间胶囊,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故事。目睹这些古迹,思绪仿佛穿越了几百多年时光,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深宅大院出现在我的眼前。”学生廖添顺说道。
张艳老师在民居下搭起“临时黑板”为学生上课 建筑工程学院/供图
理论学习、图像采集技术学习、现场讲授、实地参观与考察、随机提问……《特色民居调查实践》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包裹实践过程,确保参与调研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专业技术的学习是基础,实践过程开拓的创造性思维则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升华。”张艳老师分享,每一届都有学生基于这门课程及相关领域的内容进行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攀登杯”“挑战杯”等竞赛的参与,都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老师们还会鼓励那些对该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发表论文,这一过程中能够发现并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而组建新的研究小团队,帮助他们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这些都是《特色民居调查实践》这门课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现。
课程有高度!实践成果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特色民居调查实践》被评为广东省2021年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并入选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优秀案例集,是欢迎光临九五至尊517888首批推选“新华网”课程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以身作则。备课中用心,授课中上心,选择了以教师为业就等于选择了责任,张艳老师正是以这种极强的责任意识,不断思考并改进教学内容,在一次次的户外课堂中,为学生们上了一节节鲜活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学生在测量建筑数据 吴建衡/摄
面对凋零破败,断垣残壁,残砖破瓦的古建筑,到过现场的师生无不感到惋惜。民居调查实践不仅是专业技术,也是文化的溯源,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门课程及田野调查最大的意义在于构建档案库,对传统古村落进行传承和保护。”张艳老师希望,学子们不仅为了提升个人专业素养,还能去关注社会,带着作为规划学者的思考,担起一个时代的使命,关注与保护传统村落,为未来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为粤西乡村振兴贡献湛科力量。
语言障碍、对建筑形式、功能和文化的调查与理解偏差,还时刻面临着古建筑得不到有效修缮会随时坍塌的风险,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要克服的困难。老师鼓励队友之间分工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传授无人机技术;不同的人去扮演自己擅长和熟悉的“角色”,有人沟通、有人记录、有人测绘、有人摄影、有人观察、有人思考、有人总结……共同为实践调查出一份力。同学们发挥所长,在优势互补、互相协作中完成对所调研村落、建筑及建造技艺等方面的立档调查研究。
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建筑工程学院/供图
经过四年多的课程实施建设,结合教学团队前期的科研建设,张艳老师及团队目前已积累并较为完整地汇编了8座国家级传统村落的调查立档,课程形成的立档资料通过展览与网络宣传的方式,呼吁社会对雷州半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关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教学团队巧妙地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课堂与实践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起民族自信与发展忧患意识。期待未来年轻学子们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助力国家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传承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让古建焕发新生,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